蜂蜜的真假究竟要怎么鉴别有什么简单方法?

|蜜蜂百科   |

【www.dyhuiying.com--蜜蜂百科】

蜂蜜的作假的重灾区,各种造假手段层出不穷,甚至能以假乱真,一方面是假蜂蜜的利润高而成本低,另一方面是普通消费者缺乏基本的鉴别能力,从而给哪些不法商家以可乘之机,那么蜂蜜的真假究竟要怎么鉴别有什么简单方法?  
  气味:真蜂蜜有自然花香味   真蜂蜜一定是有花香的,虽然不同的蜜种有不同的气味,但绝对是有的,哪怕很淡,这些香味主要来源于花蜜中的挥发油,而假蜜要么完全没有花香味,要么花香味特别的刺鼻,闻的时候有一种不自然的感觉,甚至可能有工业味、腥味等,因为假蜂蜜的香味来源于香精,再怎么作假和真蜂蜜的香味绝对是有区别的。   气泡:真蜂蜜摇晃时有气泡   真蜂蜜中有大量的酶类,只要不进行高温加热这些酶类便会一直起作用,因此真蜂蜜用力摇晃时会产生有些细小的气泡,这些气泡一般均匀的分布在蜂蜜中并持久而不消散,而用糖浆熬制的假蜂蜜中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有活性酶的,在用力摇晃的时候要么只在上层有一些气泡但很快就消散了,要么就完全不产生气泡。   颜色:真蜂蜜颜色不会太纯   真蜂蜜的颜色非常多,不同蜜种有着不同的颜色,甚至同一蜜种不同蜂群酿制出来也有差别,但不管是什么蜜种颜色都不会太纯,也不怎么有光泽,主要原因是蜂蜜的成分非常复杂,而假蜂蜜多是用白糖熬制而成,成分非常单一,因此表现得非常的晶莹剔透,从而导致有些不了解蜂蜜的人反而觉得这样的才是真蜜。   味道:真蜂蜜有浓郁的蜜味   真蜂蜜的味道因蜜种不同而有差异,即便是同一种蜂蜜不同蜂群酿制出来的味道也有区别,但不管什么蜂蜜,只要是真蜂蜜就会有浓郁的蜜味,味道不是太甜,在回味时有淡淡的酸味和轻微的辣喉感,而假蜂蜜基本都是一个配方批量加工出来的,因此味道基本都是一样的,蜜味淡而甜味浓,有的甚至像是在吃白糖。   稠度:真蜂蜜可以拉出蜜丝   真蜂蜜是糖的过饱和溶液,浓度非常高,若将其滴在纸巾上不会扩散和渗透,用筷子挑起的时候可以拉出一条细细的长线,如果不小心拉断了会迅速回到原点,而假蜂蜜一般很难拉出细丝,即便是能拉出丝在断掉的时候也不会回到原点,若将其滴在纸巾上会迅速的扩散和渗透,这是因为假蜂蜜中或多或少有些水分。   结晶:真蜂蜜结晶非常细腻   结晶是蜂蜜的一种特性,实质上是葡萄糖从蜂蜜中析出,事实上所有蜂蜜在一定条件下都会结晶的,其结晶难易度与蜂蜜中的葡萄糖和果糖的比例有关,简单来说葡萄糖含量越高结晶越容易,完全不结晶的肯定是假蜂蜜,而且真蜂蜜的结晶非常细腻,外观看起来像猪油,用手轻轻摩擦会感到结晶由小颗粒逐渐变无。   一杯清水辨别蜂蜜真假  
  1、想轻松辨别蜂蜜的真假,可以在家中准备一个干净的矿泉水瓶,然后再准备一杯清水,这时的清水可以是从自来水管中取出的自来水。   2、把自己想购买的蜂蜜取少量放入的矿泉水瓶中,然后再把准备好的一杯清水倒入到矿泉水瓶中,把瓶盖拧紧,然后用手用力晃动瓶中的蜂蜜水。   3、这时大家会发现,瓶中的蜂蜜水变得比较浑浊,而且会有大量泡沫产生,这就说明蜂蜜是真的天然蜂蜜,如果在摇晃以后发现蜂蜜水产生的泡沫很少,而且在短时间内泡沫就能消散,则说明这种蜂蜜是假蜂蜜。   4、平时用一杯清水鉴别蜂蜜真假时,还可以把蜂蜜直接放在清水中,用筷子把它调匀,假的蜂蜜会在杯子的底部产生一定数量的沉淀物,而真的蜂蜜则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。   5、用一杯清水辨别蜂蜜真假时,可以把蜂蜜放在清水中西式化开,得到蜂蜜水然后品尝,真正的蜂蜜,调出的蜂蜜水,味道甘甜,略带酸味,而且有自然香气,而假蜂蜜调出的蜂蜜水会有很浓的甜味,而且根本不会有自然香气出现。   蜂蜜喝多了有什么坏处?   坏处1、睡前喝蜂蜜水,小心长胖又蛀牙   晚上睡前喝白开水,可以让身体一夜新陈代谢作水分储备,但如果喝了蜂蜜水,水中含有大量溶质,密度上升,达不到睡前喝水的作用,而且会使血糖快速提高。蜂蜜水含有的糖分也极容易转换成脂肪堆积在身体里,让你悄悄长胖!   如果刷了牙再喝蜂蜜水就更糟糕了,大量的细菌会在你的口腔里腐蚀你的牙齿,因此晚上睡前喝蜂蜜水委实太不划算!   坏处2、把蜂蜜作为清晨第一杯水,不利健康   很多人觉得清晨空腹喝一杯淡淡的蜂蜜水,既润肠通便又下火。但其实,这种做法并不可取。蜂蜜水中含有相应的糖分,不是以单纯水的形式存在。饮用后,蜜中的果糖要经过人体代谢转化为葡萄糖,才能被人体所吸收利用,这样失去了清晨第一杯水清扫身体内环境的作用。   而且,蜂蜜作为第一杯水,不能有效地补充机体细胞的水分,排尿时间比白开水相对减缓,降低体内排毒的功效。此时的体内没有清除废弃物,又来接受新的物质,新物质与废弃残渣混合,就呈现了体内新旧杂合物质的代谢吸收过程,不能很好地获取蜂蜜的营养物质,残渣的再次代谢更不利于健康。   坏处3、高温冲饮蜂蜜   蜂蜜中除含65%至80%的葡萄糖和果糖外,还含有丰富的酶、维生素、矿物质等。食用蜂蜜时,要用温水冲饮,水温不超过60℃为宜。如果高温开水冲入蜂蜜,不仅破坏了其丰富的营养物质,还会导致其天然的色、香、味都发生变化。   实验证明:把蜂蜜加热到67℃时,时间稍长,就会使蜂蜜内的淀粉酶发生分解,色泽也变暗;蜂蜜中的维生素C破坏1/5至1/2。   坏处4、过量食用 引发糖尿病+龋齿   正常成人每天食用蜂蜜约20~25克左右为宜。因蜂蜜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属于单糖,可直接被人体吸收入血。如果一次进食蜂蜜量大,就可使血糖快速上升。长时间过量食用蜂蜜,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,易引发糖尿病。   其次,蜂蜜含糖量很高,而且制作精细,成品粘稠,所以有很大的致龋力。因此,黏糊糊的蜂蜜,对牙齿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。   通常什么时候喝蜂蜜水是最好的?   一般想要发挥和蜂蜜水最好的效果和功效,喝的时间就的知道:   1.每天早上起床之后的早餐时间:人经过了一夜的睡眠是比较缺水的,可以先喝一杯温开水待半个到一个小时吃早餐时,就另用温开水冲一勺或两勺的蜂蜜来食用,这样是可以促进我们肠道的蠕动排出身体里的宿便,从而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。   2.每日下午3-4点的时候:这时候工作也有一两个小时了,人也是比较疲劳的时候,这时候来一杯蜂蜜水给身体提供糖分和能量,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满满的能量。   3.晚上8点左右或者加班熬夜的时候:如果工作需要加班加点完成的,就可以泡一杯蜂蜜水给我们的大脑神经元提供满满能量,改善血液的营养状况和缓解身体的疲劳。   喝蜂蜜的好处有哪些?   好处一:护肤美容   新鲜蜂蜜涂抹于皮肤上,能起到滋润和营养作用,使皮肤细腻、光滑、富有弹性。   用法:用蜂蜜加2-3倍水稀释后,每天涂敷面部。也可用麦片、蛋白加蜂蜜制成面膜敷面,使用时按摩面部10分钟,使蜂蜜的营养成分渗透到皮肤细胞中。   好处二:恢复疲劳,尤其是熬夜后   在所有的天然食品中,大脑神经元所需要的能量在蜂蜜中含量最高。蜂蜜中的果糖、葡萄糖可以很快被身体吸收利用,改善血液的营养状况。   用法:中午一杯蜂蜜水。   好处三:促进消化   研究证明,蜂蜜对胃肠功能有调节作用,可使胃酸分泌正常。动物实验证实,蜂蜜有增强肠蠕动的作用,可显着缩短排便时间。   用法:蜂蜜对结肠炎、习惯性便秘有良好功效,且无任何副作用。蜂蜜可使胃痛及胃烧灼感消失,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数值长高。患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人,常服用蜂蜜,也有辅助作用。
辨别蜂蜜真假小窍门 掺了白糖的蜂蜜结晶图

本文来源:http://www.dyhuiying.com/mifengyangzhi/5743.html

    热门推荐
    • 常见的蜜蜂有几种?

      蜂有6个种,即大蜜蜂、黑大蜜蜂、小蜜蜂、黑小蜜蜂、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。前四种为野生蜂种,在我国南海、广西和云南省(区)有分布。后两种又包括许多品种,多为自然品种> 蜜蜂养殖 > 蜜蜂百科 >

    • 工蜂的性别是公还是母?

      工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雌性蜜蜂,但只吃三日蜂王浆的工蜂不能完成生殖系统的发育,因此工蜂是具备不完全生殖能力的雌性蜜蜂,此外在特殊情况下工蜂也能产未受精卵,这种> 蜜蜂养殖 > 蜜蜂百科 >

    • 胡蜂养殖亏惨了是怎么回事?

      胡蜂养殖有很多人都在养殖,不过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赚钱的,一些养殖不好的就要血本无归了,养殖胡蜂亏本的主要原因有: 一、技术问题 技术欠缺是胡蜂养殖亏本的主要原因> 蜜蜂养殖 > 蜜蜂百科 >

    • 蜜蜂主要品种有哪些

      蜜蜂是一种会飞行的社会性昆虫,采食花粉和花蜜并酿造蜂蜜。其细胞中有旺盛的铁沉积现象,也是唯一在细胞中有铁矿物沉积现象的真核生物。那么蜜蜂主要有多少品种? 一,> 蜜蜂养殖 > 蜜蜂百科 >

    • 野生蜂巢的功效及食用方法有哪些

      巢蜜俗称“蜂窝”,是经蜜蜂酿制成熟并封上蜡盖的蜜脾,色泽金黄诱人,引人采撷,下面来看野生蜂巢的功效及食用方法。 一,野生蜂巢的特点 野> 蜜蜂养殖 > 蜜蜂百科 >

    • 蜜蜂养殖基本知识

      “蚕吐丝、蜂酿蜜”,谈起养蜂,人们都把它称作“甜蜜的事业”。蜜蜂以植物的花蜜、花粉为食物,以酿造蜂蜜、分泌王浆、> 蜜蜂养殖 > 蜜蜂百科 >

    • 蜂王的最长寿命有多长?

      蜜蜂的特点有哪些?蜜蜂一生要经过卵、幼虫、蛹和成虫四个变化过程。一般雄性出现比雌性早,寿命短,不承担筑巢、贮存蜂粮和抚育后代的任务。雌蜂营巢、采集花粉和花蜜,并> 蜜蜂养殖 > 蜜蜂百科 >

    • 蜜蜂繁殖什么时候速度最快

      蜜蜂是一种群居性的昆虫,在我国有着非常大的养殖面积。蜜蜂整群中的分工性是非常明确的,其中蜂王主要是负责维持蜜蜂蜂群的秩序,而且还要负责整个蜂群的生育繁殖。蜂王在> 蜜蜂养殖 > 蜜蜂百科 >